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今年将再有42个贫困村“摘帽” 1.5万贫困人口脱贫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丹东新闻网讯 记者丛晓明 继2016年42个贫困村“摘帽”后,今年,我市又将有42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是记者从3月24日下午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了解到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兴伟在会上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下真功夫、做细活,增强“绣花”能力,确保脱贫工作实打实。市长孙志浩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李建潮出席会议。
刘兴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全市各级干部、农村群众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脱贫工作越往后压力越大;贫根尚未彻底根除;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不够,脱贫攻坚的大格局还没有形成;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还不够平衡;个别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主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付出更大努力有针对性地解决,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刘兴伟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做好当前和今后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把好脱贫攻坚的“方向盘”,把这些要求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做到不拼速度拼质量,确保脱贫工作实打实。要坚持不务虚工、不乱折腾。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一户一户地研究和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一个矛盾一个矛盾去化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推进,确保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脱贫工作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围绕“扶志气、富脑袋、树信心”,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变被动为主动,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刚强志气充分“扶”起来,把贫困群众想富、要富的强大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以精神脱贫带动经济脱贫。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刘兴伟强调,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切实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把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断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成效。注重精准识别,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注重精准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特别是要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注重精准退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工作绩效真实可信,实现有质量的脱贫、实实在在的脱贫。注重精准考核,保证减贫真实可信。
刘兴伟要求,要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来抓,使真力气、用真功夫,抓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脱贫攻坚抓细、抓实、抓到位,坚决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要打造责任链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打造无缝衔接的脱贫责任链条。要健全帮扶机制,真帮、实帮、帮出成效。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将村级组织打造成为扶贫工作“不走的工作队”。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确保党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资金保障,保证专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强化作风保障,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要在全市营造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投身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打一场脱贫攻坚漂亮仗。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委、凤城市东汤镇党委、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杨林村、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先后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市副市级以上领导同志,宽甸、凤城、东港、振安4个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有贫困村的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各驻村工作队队长,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近4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