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市场”搬到网上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7月,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迎来了暑假,也迎来了毕业生出售二手货的旺季。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毕业生们不必再自己通过微信、QQ、甚至在学校的墙壁上张贴小广告出售物品,可以在专属学生的“校园集市”上出售自己不用或是不想带回家的物品。
“校园集市”创立者,地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一学生尹俭告诉记者,自己在今年6月份创立了“校园集市”,“集市”是个免费的网络展示平台,每个在上面出售物品的学生都是一个“摊主”,他们可以自行标价,给待出售物品配图片和文字介绍,与买家联系,在不影响其他人和校园管理的情况下互通有无。“我对互联网很感兴趣,一直想尝试建立一个平台。尤其听老师和学长说,每年毕业季,学校保洁人员都对学生到处张贴小广告的行为很苦恼以及毕业生在为如何宣传、如何出售自己的物品而烦恼时,我想到了创立一个平台供大家展示和出售物品,减轻双方的压力。”尹俭说。
在尹俭的指导下,记者用手机进入了“校园集市”,看到“集市”上闲置课本、服饰、日用品等物品一应俱全。每个出售者都为物品配上了文字和图片说明,并标明了价格和联系方式,让人一目了然。在“集市”上出售过图书的学生小张告诉记者,自己来年就毕业了,寝室里的很多参考书她不想带回家去,但又舍不得当废品卖掉。今年5月份她曾经把书放在微信圈里卖,但她的交际圈子小,朋友都是同年级的,大家对她的书不感兴趣。她又在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小广告,结果被收拾卫生的阿姨撕掉了。后来当她获悉学校出现了一个“校园集市”后,索性就把书放在上面试试,没想到很快就被一个学弟买下了。小张告诉记者,微信圈是个封闭的交际网络,微信好友的数量取决于个人的交际能力。自己不擅长交际,微信好友也不多,而且和她同龄同级同班,自己不想要的参考书他们也不需要。而“集市”上的顾客群有年龄、专业上的差异,有些学长的东西学弟学妹们用得着,自然会来买。“其实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可扔了实在可惜,送人又不知道谁需要。有时会遇见家庭条件稍微差点的学生来买东西,我就把东西半卖半送地给他了。”小张说。
大一学生小韩在“集市”上买过一位学长用过的塑料桶,他告诉记者,在“集市”上买东西,货比三家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以前想买划算的东西需要在各个摊位间走上几个来回,费时费力,而“集市”上物品的价格和种类都呈现在一个页面上,浏览一下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
记者 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