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痛处 答出担当 ——市人大专题询问旅游业发展侧记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7月29日,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市发改委、旅发委、财政局、住建委等9个部门主要责任人到会应询。两个多小时里,常委会委员抓住问题关键、直指痛处,应询部门负责人正视问题、实事求是,拿出对策、体现担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我市旅游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专题询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解决旅游产品质量不高、旅游精品影响力不大、旅游资源整合不力、行业管理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沿江景区旅游乱象问题进行有效整治,提高丹东旅游品牌影响力。”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委主任委员车文爱开门见山。
“我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市政府如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向旅游业倾斜?”姚永春委员率先发问。
“市政府已经编制完成《丹东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省、市级评审,鸭绿江精品旅游带虎山景区、珍珠三岛、马市夹心岛的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市发改委主任胡昌礼从容应询,“2016年全市重点推进在建旅游项目32个,总投资224.25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5.22亿元,全力打造以江海旅游、山水旅游、赴朝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为主的五大旅游精品。下半年,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旅游产品总体水平;坚持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加大‘引客入丹’力度,助推旅游消费需求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委员们对应答表示满意。
“从全省看,我市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属于中下等水平,今后市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建立旅游业投入长效机制?”王建华委员直击问题要害。市财政局局长刘国栋实事求是地表示,资金投入不足确实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块“短板”。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各类资金来源,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加大对我市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丰富和改善丹东旅游内容和质量;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一个个有针对性的询问“辣”味十足,既涉及“上层设计”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又包含亟待解决的各种具体问题和乱象,无形间传导压力,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主动转变思路,适应新常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包良清委员就加大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等问题接连“发炮”。市旅发委主任于杰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确实存在旅游商品知名度不高、产业规模小、产品研发水平低等问题。我们正在引进南方知名品牌公司,整体包装丹东旅游商品。突出丹东特色,扶持企业开发即食海鲜、山货、黄蜡石、丝绸等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丹东味儿’的旅游产品。支持和做好满族香荷包、满族与朝鲜族服饰、树叶画、凤城景泰蓝等产品的申遗工作,充实旅游商品文化内涵。同时,依托丹东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边境特色旅游商品街区。”于杰表示,市旅发委将通过强化导游员培训机制、推进政校合作、建立旅游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素质高的导游队伍。
“鸭绿江景区周边存在虚假宣传招揽游客、‘黑导’等乱象,如何解决?”“旅游景区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存在虚假宣传广告、销售伪劣商品问题,怎么治理?”“怎样整治景区周边‘黑车’问题?”……委员们围绕市民游客关心的10个热点难点问题,步步紧逼、刨根问底。应询的各部门负责人一一认真回答。
记者从会上获悉,8月起至10月份,市工商部门将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经营行为。市交通部门适时开通断桥至虎山长城、虎山码头的旅游客运专线,通过散客服务中心规范旅游秩序,并严厉查处“黑车”非法营运行为,不给“黑车”、“黑导”滋生空间。
“从一问一答中,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智慧与信心。”多位参会的人大代表如是说。“专题询问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促进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澄清模糊认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规定期限内见到整改实效,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态: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围绕委员们提出的问题,研究制定远近结合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全力打造丹东旅游品牌和拳头产品,早日建成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记者 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