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需要强劲的内生动力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有着“草根公益团长”之称的赵君路,先后捐助过120多名孩子,因患严重的糖尿病,欠下20多万元债。前几天,市爱心协会会员为他捐了两万多元。“献爱心的人遇到困难,更应该得到关怀,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我市知名公益人物关世武说。
但之于整个社会,这只是个案。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囿于“为善不欲人知”的理念,羞于自曝善举,不仅自身行为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社会新风也未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为善不欲人知’是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要求志愿者‘捐钱又捐脸’。”一公益组织负责人认为:“这就要求各公益平台开展档案管理和善举认定工作,为志愿者们服好务。”
据对我市较有知名度的十几个爱心团体的调查,由于团队属于纯公益性质,无力或没有意识进行档案管理和善举认定工作,有的虽然每次公益活动都有记录,但大都由图片组成,不仅基本信息不完备,且无系统性可言,连图片说明也很少,无法满足个人、类型等制定条件的查询。
令人意外的是,部分团队的档案委托给了市爱心协会制作管理。于是,记者联系到了爱心协会专设的档案办公室。工作人员于雷介绍,丹东市爱心协会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丹东市总工会,现有会员4万多名,设立了7个分会,11个活动站,50多个活动小组。能有如今的规模,爱心档案功不可没。
据介绍,该办公室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市档案局、及爱心协会联合成立,专门负责爱心档案的编制整理工作。档案分为荣获荣誉、捐赠款物和志愿服务三部分,除记录协会活动外,还为每名会员单独设立档案,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其在社会活动中所作的贡献,并体现党和政府及各级组织对其作出的评价。档案由该办公室制作存档并发布到该会网站上,同时上传一份至市档案局存档。会员如需纸质档案,可以在活动前预约,或到该办领取。
记者翻看了我市部分知名公益人物的档案,如包华、严哲、邓玉芝、于新东、王君杰、关世武等,每个人的爱心荣誉档案都多达几千条。每份档案上都有志愿者的姓名、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对象和内容等。
这样详细的档案,没有一个团队负责制作整理,是无法完成的。那么,爱心协会是怎么做的呢?一是上述党和政府部门及单位的支持,爱心档案录入居民普通档案,使之更加权威公正。二是该办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大大节约了办公室运作资金。同时,爱心企业家的参与,办公设备、纸质档案的制作耗材等均由爱心企业无偿提供。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广大义工形成良性互动,是档案办公室有序运作20年的坚实基础。
记者又打开一份爱心协会建会初期的档案。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脑还未普及,档案用的都是薄薄的信纸,上面是一笔一画的端正字迹。“这样的手写档案还有数万份,加上协会活动记录,装了满满一个卷柜。”于雷说,直到10年前,一批能熟练运用电脑的义工加入办公室,才开始使用电子档案。但因爱心协会下设小组较多,活动频繁,而档案办公室的人手有限,仍不能做到第一时间更新。
“档案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家庭的荣誉,是教育子女、鼓励和鞭策后人最好的教材。”说到档案的用途,于雷认为,一是会员活动留念,二是用以进行家庭教育,三是作为“爱心储蓄”凭证。除了会员参与活动充实档案,一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活动,也主动找到他们,请他们作为见证并颁发证书。“孩子们拿到《爱心荣誉档案》都非常兴奋,表示以后有这样的活动还会参加。”于雷说。
据了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志愿者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以美国为例,有细致、清楚、明了的管理条例,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有专门的机构建立档案,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就得至少当45小时的志愿者。与之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一方面,慈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投身慈善的人数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凡人善举难获嘉许,参与社会互助全凭觉悟,导致慈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市爱心协会的经验值得借鉴。每个爱心团体,都应建立此类制度,并由民政部门监督、档案管理部门录入居民普通档案。当然,爱心档案只是构建社会慈善体系的第一步,长远来看,还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社会评价系统和管理办法,这并非慈善团体或几个相关部门能力所及,需要全社会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