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坚持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请看——辽宁双增集团发展法系种猪的产业之路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副省长赵化明(左三)听取双增集团董事长宋兴华(右一)汇报
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一词超过千次,他说:“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双增集团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敏锐地意识到肩头的责任,他们积极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引进法系种猪的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带动企业优化升级,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双增集团主动担当创新驱动排头兵,省领导予以肯定
在东港市黑沟镇黑沟村,坐落着辽宁省最大的引进法系种猪原种场——辽宁双增食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法系猪原种场。据法国养猪研究院评价,该场育种水平主要指标已进入法国生猪育种前15名先进行列,法系种猪在中国繁育主要指标占据首位。目前,法系种猪销售覆盖东北三省、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2017年6月底以前一元二元种猪销售合同已满。日前,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带领省直部门负责人来到丹调研农业工作,在辽宁双增食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法系猪原种场,对辽宁双增集团的创新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空降种猪,金贵得很,你要看一眼,需要隔离三天
一个原种场为什么会受到副省长的肯定?记者也想去看看。可双增集团董事长宋兴华的答复却是:现在来是看不到种猪的,如果想看,必须要先进行三天的隔离,确定没有携带病菌后,才能进场。他说:“当初这些来自法国的种猪可金贵了,都是坐飞机来的……”记者只好选用了双增集团提供的照片,让读者一饱眼福。
活泼可爱的法系仔猪,面对镜头充满好奇
双增集团为何能抢先一步创新发展?政府扶持起了关键作用
辽宁双增集团是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组建于2007年5月。双增集团的创新意识始终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早在2014年3月7日,辽宁双增集团的法系种猪育种项目在东港市黑沟镇黑沟村开工建设,当年11月完工,占地305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当年12月12日,从法国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四个品种曾祖代种猪780头。项目与法国养猪研究院合作,做到基因互动,信息共享,联合同步育种,梯队式生产。
对于当初为什么把建法系猪原种场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宋兴华说:“行业龙头企业,就应当起到行业引领示范作用。近年,国家鼓励‘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该项目就是为了完善产业链,准备为百万头商品猪屠宰工程做配套。”随着丹东被列为“十三五”畜牧发展的潜力地区,同时,由于我国“南猪北迁”现象,现已有多家南方养猪企业进驻辽宁,种猪、仔猪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作为龙头企业,双增集团适时调整战略,改为以培育世界优质良种为主,满足行业发展急需。
宋兴华说,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2013年,法国养猪研究院来辽宁考察,赵华明副省长接见了该院院长菲力浦,并和集团协商引进新品种法系猪。双增集团随后对引进法国种猪进行考察,发现该种猪不仅产仔率较高,而且生长速度、肉质、胴体瘦肉率等指标都比较高。饲养方面,也比丹麦猪简单,和美系猪差不多。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供不应求。这么好的项目,多亏了当年赵华明副省长给我们牵线搭桥。
青山绿树环抱中的法系猪原种场
双增集团创新发展的结果:企业上市、百姓创收、实现循环经济
目前,原种场有存栏法系母猪2250头,公猪60头,可年产活仔猪6万余头,其中种猪2万头,育肥猪4万头。坐落在东港市新农镇黄炉山村的3000头规模父母代法系种猪原种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7月份投入生产。
宋兴华说,创新发展的结果是实现多赢:一是推动企业上市。到2017年底,祖代扩繁母猪将增加到3750头,销售利润可超千万元以上,集团准备2020年以前上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虽然该项目启动时间较短,但已带动200多养猪户致富,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户受益。三是实现循环经济。到2025年,原种场将实现育肥猪年出栏量200万头。同时,利用猪粪在东港市和凤城市南部建设“万亩”绿色水稻、“万亩”果园和“千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为中央厨房工程提供原料基地,由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产业。
丹东新闻网记者 李琦
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