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一线的“丹东女儿”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全体队员注意!我维和营地遭到恐怖袭击,请大家迅速进入掩体,医疗队做好抢救准备!”7月20日凌晨,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护士长刘福英又一次从睡梦中惊醒,梦中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一幕再次回放:5月31日20时50分许,联合国维和营地遭到恐怖袭击,她所在的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加奥中国二级医院接到备战指令,刘福英第一时间全副武装冲出营地,一边指挥医疗队员列队,一边快速检查携带的医疗设备,准备出发……这一天,是她所在的医疗队赴西非马里任务区换防的第13天。
“只要祖国需要,我义无反顾”
代表中国军队走出国门为国争光,曾是刘福英多年未竟的梦想。入伍近30年,她多次参加大型卫勤保障任务,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护士”。2014年10月,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派出抗埃医疗队,刘福英主动请缨,全程参加了训练,连出国护照都拿到手了,最终却因名额有限未能出征,这也成了她军旅生涯最大的遗憾。
今年初,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到组建医疗队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后,刘福英第一时间递交志愿书。有人拉住她:你是护士长,论年龄、论资历都算老同志了,啥都不缺,去遭那个罪干啥?刘福英说:“我是一名军人,出国维和是职责更是使命,只要祖国需要,我义无反顾。”
一席话的背后,是她默默承担与坚守的工作与家庭双重责任。作为科室护士长,科室的护理业务、理论学习、后勤保障她样样操心;每个周末,她都要赶回丹东,照看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老父亲和腿脚不便、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母亲;尽管如此,当集结号吹响,刘福英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征。“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因使命而崇高。尽管我只是躬身临床科室的护士,但征战沙场的拳拳报国之心从未改变。”
“战胜困难,首先战胜自己”
尽管早有预判,但马里恶劣的环境还是出乎刘福英的想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蚊虫蛇蝎出没,传染疾病横行,常年战火纷飞导致了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四伏的危机没有吓倒刘福英,她告诉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
考验很快就来了。5月31日晚9时,接到指令的医疗队一刻没有耽搁,刘福英带领护理组的姐妹们迅速行动,ICU、苏醒室、手术室、病房等各个岗位护理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30多分钟后,两名负伤战士在空运后送组的护送下送抵医院,刘福英组织大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清创、验伤、包扎、输液……伤员伤势稳定推出手术室,天边已是曙光初现。
马里条件恶劣,医护人员基本生活质量很难保证,但救治患者大家都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6月4日上午,孟加拉国维和士兵伊斯兰姆不慎被电击伤,送到医疗队抢救时,已经意识模糊并伴有躁动,情况十分危急。“心肌受损明显,伴有低钾血症!”医生的诊断就是命令,刘福英带领护理组的两名同事,第一时间为伤员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麻醉镇静,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持续紊乱和心肌受损等带来的风险。度过危险期后,为缓解伤员因重度烧伤带来的心理压力,刘福英克服天气酷热、语言障碍等困难,几乎天天盯在病房,耐心地与伤员沟通疏导。在刘福英和同事的精心护理下,一周后,伊斯兰姆的各项生理指标已恢复正常水平。
身在异国,被战火包围,刘福英最抑制不住的就是对亲人的思念。刘福英说,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丹东女儿”,她的心永远跟家乡的亲人在一起。
赵佳庆 本报记者 王抒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