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夏天 ——励志分会成长夏令营侧记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这个夏天,世界以另一种角度向他们敞开,新奇、刺激、快乐……鼓励和嘉奖是成长过程中最有力的推进剂,来自我市乡村的励志儿童,在为期一周的夏令营里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段值得回家后向小伙伴们炫耀的经历,更是一种心智和眼界的拓展,伴随着回忆的,还有成长之门悄然打开的悠长回响。
他们是一群聪慧而坚强的孩子,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波折,他们的不屈和努力像钻石一样切割开命运的灰暗,在困境中闪耀出希望的光芒。
暑期刚刚开始,来自东港、凤城、宽甸等地的16名励志儿童开始了在丹东为期一周的,由丹东励志分会举办的夏令营。
夏令营的活动丰富多彩:口才能力培训、登长城、参加嘉年华、参观银行、看电影、品尝海鲜烧烤、西餐、参观楼盘……
“最开心的是在嘉年华里玩旋转飞椅,以前从电视上觉得很恐怖,但是我克服了困难,勇敢地玩,很爽。”
——宽甸下露河连江村 刘翔
“到丹东参加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碰碰车,我控制方向盘,迅速锁定了一个目标,‘咣当,咣当’几声后,这里已经乱成了一团。”
——东港范家堡小学 修振益
“最开心的事,是在咖啡馆吃牛排。”
——凤城草河中心小学 赵常旭
“夏令营里最开心的事是嘉年华里的恐怖城堡。我上去的时候很害怕,不过特别好玩,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这次,我的愿望实现了。”
——宽甸青山沟银矿子小学
王浩东
“最难忘的是登上了虎山长城,我们既是观光者,又是自己的小导游。爬山的乐趣加上看到的美景,让我永生铭记。”
——东港小甸子牌楼小学
姜懿家
“最快乐的是,每天能和励志会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吃饭。”
——凤城边门口子里村
董金达
……
在孩子们的夏令营日记里,记者看到了他们快乐的足迹。这个夏令营展开的活动,让他们眼界大开的同时,也埋下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孕育着明天的理想。作为在困境中依然奋发向上、品学兼优的励志儿童,关于这个夏令营的美好记忆和由此展开的对未来的憧憬,将激励着他们更加勤奋刻苦,追逐属于自己的明天。
“将来我也要到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参观我市某金融机构,观看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展示时,一名励志儿童悄悄地对励志分会的志愿者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他们是一群善良而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面对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孩子,他们及时地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一个个青春的梦想有了牢固的支撑,让一个个深藏于稚嫩心田的理想,在爱心的呵护下驶向远方。
今年6月末,志愿者宋丽琳向励志分会的执行会长潘盈君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能不能组织一个励志儿童夏令营,让那些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感受一下城市里的生活,同时提供相关的培训,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还能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潘盈君和几名励志分会的骨干简单商量了一下,认为这件事可行。
“可是我没想到,这件事推进得太顺利了。一路绿灯。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方便和帮助,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想,有时候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潘盈君说。
所住的宾馆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了培训所需要的场地。
某金融机构为孩子们的出行提供了车辆和一次参观的机会。
一所口才培训中心派出了专门的老师每天为孩子们义务讲课。
一个婚庆公司为孩子们的结业表演提供大屏幕、音响和摄影摄像。
八九名励志分会的志愿者轮班,保证每天都有足够的人手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参观景区、体验嘉年华各种游乐设施、喝咖啡吃牛排、海鲜烧烤、看电影……夏令营的活动紧张、有趣,令其他一些夏令营未免相形见绌,而且,在励志分会的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所有的项目都免费。
从7月10 日夏令营开营到结束,宋丽琳就一直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但我们在一起有唠不完的话题。”趁着记者记录的空儿,宋丽琳对一名励志儿童说:“你吃药了吗?没吃?赶紧的。床边有矿泉水,吃了药再下去活动。”
和宋丽琳一样,赵甬刚也几乎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几个孩子晕车,昨天去嘉年华玩,来回路上都有孩子吐在车里了。好顿收拾。这帮孩子,玩得太开心了,玩疯了。”赵甬刚说。
作为一名励志儿童,他们的成长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坎坷和波折。在很多时候,被资助这三个字,往往和贫困、挣扎、窘迫甚至是绝望联系在一起,但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你能看到的,是阳光,是快乐,是超出了同龄人的成熟和坚强。“因为优秀,所以被鼓励和嘉奖”,“成为一名励志儿童是我的骄傲”,这样的理念,让孩子们成长中的困境,反而成为种子发芽过程中必须的压力,在突破自我的过程中积攒出更大的,向上的力量。
夏源威是宽甸城厢小学3年级的学生。
“如果不参加夏令营,我的假期会在家看书、写作业,和邻居的小朋友玩。在这里参加这么多活动,我很高兴,这里的叔叔阿姨教育我,要多帮助别人,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她说,“如果自己在家,我可以自己做饭。我会芹菜炒肉、蒜薹炒鸡蛋,我还会煮面、煮汤。”
东港小甸子的姜懿家和姜霁家是孪生兄弟,和爷爷奶奶生活。小哥俩长得一模一样,说起话来一本正经。
“我俩都是励志儿童。要说成绩嘛,每次考试,不是我第一他第二,就是他第一我第二。”哥哥姜懿家说。
在夏令营的结业汇报演出开始前,记者见到了前来接小哥俩回家的爷爷姜发清。见到爷爷,小哥俩很高兴,因为来夏令营前没有公布期末考试成绩,哥哥第一句话便是询问成绩。
“你第一,弟弟第二。”
“这哥俩很争气。” 姜发清说,“不但学习好,平时在家喂鸡、刷碗,干家务都行,还能帮我秋收呢,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是看到他俩,我就觉得以后的日子有了指望,更别说还有那么多好心人给我们那么多的帮助了。”
爱是火炬,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爱是火炬,需要一颗颗心和一双双手的传承。
在夏令营中,记者还见到了两位特殊的志愿者,咸煜琛和王玉玲。
今年9月,在沈阳师范读书的咸煜琛将升入3年级。当年高考结束后,是励志分会给她送来了第一笔学费,让她顺利地踏上了求学之路。“7月13日考完试,我听说励志分会正举办夏令营,第二天我就来了。”
“我学的就是师范,之前也在沈阳的一些学校里实习过。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较,励志儿童虽然见识少一点,但他们懂谦让,能忍耐。比如说吧,我在这里从来也没听到他们互相‘告状’,或者因为一点琐事就向我求助的。”
今年高考一结束,来自宽甸的王玉玲就到丹东市内打工,夏令营一开始,她就利用闲暇时间前来帮忙,从一名励志儿童转换为一名志愿者。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窗边为一名参加演出的孩子梳头扎辫子。
夏令营结束一周之后,王玉玲收到了来自湖南大学金融系的录取通知书。
7月25日,姜懿家给宋丽琳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感谢叔叔阿姨,是你们让我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出去看世界的机会。”
“励志分会就是孩子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们,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直到他们有能力支撑起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潘盈君说,“像这样的夏令营,以后我们还会做,要让更多的励志儿童有这样快乐的,关于成长的体验。”
记者 大方 朱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