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楼旧貌换新颜
丹东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丹东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种菜的没了,花草树木多了;垃圾没了,环境变得整洁了;原来车辆随意进出,现在封闭管理了……兴东街道林江名城社区的长兴街60、62号楼经过改造,如今在管委会的自管下旧貌换新颜。
8月1日,记者来到了这两栋楼前,干净整洁的院落,自行车摆放整齐,图文并茂的墙面生动又美观,休闲长廊下居民们正围坐在一起聊着天。单元楼内摆放着沙发,拾阶而上没有一件杂物,墙上也看不到野广告。
居民们告诉记者,这两栋楼建成于1998年,过去虽一直有物业管理,但其只负责收缴房租。楼间道路坑洼不平,居民随意圈地种菜,搭建棚厦,乱堆乱占。由于紧邻林江名城小区,路人习惯从此抄近道通行,有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盗抢案件时有发生。
2014年,两栋楼列入到了旧小区改造计划。社区挨家挨户动员,居民拆掉了棚厦,搬走了堆占物和垃圾。经改造,两栋楼封堵了通道,重建了墙院,变成了小区。小区内铺设了柏油路面,安装了路灯、小区大门,还修建了车棚和活动室。社区又协调派出所安装了摄像头。小区整洁了,居民们住着也舒心了。
“如果没人管理,恐怕时间长了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居民的担心促成了管委会的成立。热心的老党员、楼组长等7人被推举为管委会成员。2015年7月,小区正式自管。一天深夜,活动室意外被砸,由于所处为监控死角,没有查到肇事者。通过此事,管委会意识到了加强治安管理的重要,雇两名保安24小时值守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保安的工资又从何而来,如果向居民收取,居民也很难接受。于是,管委会决定将活动室出租,款项用于购买监控设施及改善小区环境。一生活困难居民优先取得了承租权,并在经营的同时担负着保安的职责。治安问题解决了,保洁也是小区运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社区配备的公益岗保洁员只负责清运垃圾,管委会成员就轮换着清扫院落,楼道卫生就发动居民自行清扫好本楼层。
管委会还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建设,买来花苗在院内栽种,粉饰墙院。自管初期,也遇到过不理解的居民。原来由于两栋楼通道窄,随意进入的车辆很容易刮碰到居民,乱停乱放也占用了居民们的活动空间。管委会决定,禁止一切车辆入内,也包括居民自用车辆,受此影响的个别居民开始反对和质疑管委会,但管委会决心已定:“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行为损害大部分居民的利益。”
渐渐地,管委会赢得了居民们的支持和理解。小区一位老人去世,管委会从收益里支出几百元,替全体居民送上一份心意,并帮其家人料理后事;疏通下水道、维修电路电器,管委会都会上门免费为其修理更换;见一楼不少门市房出租后,擅自窗改门,车辆常常进入小区拉运货物,既对地面碾压也影响小区治安。管委会又多次跟商家沟通,将窗改门恢复原貌。
前不久我市连降大雨,管委会成员朱喜善巡逻时发现,小区积水已过膝,而下水井却被飘来的塑料袋堵住排不下去。眼看着积水将要流入院内和周边门市房,朱喜善发动家人,一边联系市政部门,一边用石条支起下水井,用工具拨走垃圾,还不时提醒过路人远离下水井,直到凌晨1点,积水慢慢流进下水井后他们才回家。
如今,小区自管运转平稳有序,随处也能听到居民对自管的赞许。
小区自管成功的经验在哪儿?管委员主任傅建科说,一是管委会成员热心服务居民,没私心。二是收益全部用于改善小区设施建设,为保证款项合理运用,出纳和会计分别管钱和记账,定期核对账目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真正使居民放心。三是自管也激发了居民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对共同生活空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把个体居民的分散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增进彼此交流,也改善了邻里关系。
记者 包芙蓉